受困于经费2009年初无奈被“借”到番禺,7月底是否回归仍不知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刘勇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黎湛均
编者按
《天河足球青训十年磨一剑》专题昨天见报(详见6月17日《新快报》A53版)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家长对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的成长经历感慨良多。
这些感慨的背后,实际凸显出广州足球青训(包括校园足球)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无奈。譬如本文提及的天河区球队和教练却代表番禺区出赛,以及广州足球青训的坚持和尴尬。
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虽然取得了2007年广州市运动会男足少年组冠军,但他们的待遇并没有因为冠军的身份而有所改变。相反,天河区体育局以“没有编制无法拨出更多资金”为由,决定对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断奶”。与此同时,天河区的篮球业余训练也因同样的原因遭遇“断奶”。
“这帮孩子好不容易才拉起来,如果说散就散,那实在太可惜了。要知道,散了之后就不会那么容易再拉回来了。”年过六旬的老教练马木生苦口婆心,一边建议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放弃,一边不断地说服刘伟军、梁智广、李柱权三名助手坚持“无薪”训练。
就这样,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的教练团队在没有任何训练补贴、津贴的情况下一直坚持每天带队训练,风雨不断。最让这几名教练感到欣慰的是,广州市足协一直在支持他们的工作,依旧无偿地提供训练场地、训练设备和设施。
“说实在,李晓勤(现任天河区体育局副局长)心里很焦急,但却没有太多办法。她本人觉得这批孩子练了这么多年如果就此放弃实在太可惜了。”广州足协的刘均洪透露,“后来经过协商和沟通,天河区和番禺区体育局达成协议,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的教练和球队 借 到番禺,以番禺区的名义参加广州市的比赛。”
坚持了近500天的“无薪”训练后,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的教练和球队按协议从2009年初就开始代表番禺区出赛,直至2011年7月底。虽然寄人篱下,虽然教练每人只有2100元的月收入,但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却很争气,连续两年都获得了广州市青少年足球计分赛(少年组)的第一名。如今,他们正积极备战即将于7月底开始的广州市运动会男足少年组的比赛,目标直指冠军。
7月底,天河区足球业余体校的教练和孩子们能否顺利“回归”天河区?对这一问题,无论是天河区体育局,还是教练团队本身都不敢有明确的表态。刘均洪则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人才交流的角度看,这件事让番禺区看到了足球青训的前景,也将促使番禺区重视开展足球的青训。”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