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从1998年到2016年,李章洙从初到中国的不惑之年跨越到了现在的花甲之年。不过,岁月并没有在李章洙脸上刻上太多沧桑。但与之前到北京、广州执教时国安、恒大的鼎盛相比,他接手长春亚泰时,球队正处于危难之中。面对更为困难的挑战,李章洙有怎样的心路历程,他为长春亚泰谋划了怎样的未来?5月19日,李章洙在驻地亚泰龙达饭店与长春媒体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虽然李章洙的中文说得很好,但他还是坚持用翻译,他希望媒本能更加理解他的意思。 “既然你是长春的记者,也不会写什么不好的话,就随便写好了。”李章洙的幽默让采访变得轻松了许多。但在回答问题时,李章洙非常严谨,他希望自己的话要真实,好几个问题都想了一会。
场上的李章洙:接手亚泰,我个人愿意
2014年底离开成都天诚后,并没有闲着,他游历欧洲、南美,为自己的足球梦想继续充电。“去年8月底,我去了德国、意大利待了一个月。今年2月,我又去巴西学习了一个月,然后又到西班牙感受了那里的足球,看了皇马和罗马的欧冠比赛,还有马竞和埃因霍温的比赛都看了。”对于欧美的游历,李章洙轻松地说,“就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反正也没事干!”
其实,李章洙充电是为退休前最后一次执教做准备,不过,他等到的机会是一次更为困难的挑战。从第9轮正式指挥长春亚泰,铁帅面对的是一支处于困境中的前中超冠军。不过,正是危险的保级形势,反而让他有了足够的勇气。在他看来,到亚泰后就要既来之则安之,“我现在带队不到10天,已有很多人问我为何选择亚泰,言语中甚至不支持我接手亚泰。但我想说来这里工作,是我本人愿意,不是父母逼我。中国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我知道现在球队困难重重,我就像个维修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像大夫,号脉、打针、吃药。但我不是弗格森、不是穆里尼奥,我只能说全力以赴。”
近几年,长春亚泰一直处于新老交替中,队里的年轻球员开始慢慢登上中超舞台,而且出场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他们欠缺的是经验。因此,外界并不看好现在的长春亚泰,因为他们没有大牌外援,也没有现役国脚,简单说就是没有眼球效应。不过,李章洙表示,如果有大牌外援和国脚是再好不过的事,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大牌球员,我们同样可以打好比赛。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因为足球是用脚踢的。但换成乒乓球、羽毛球,没有大牌球星,肯定不会赢。”
在困难面前,老将的经验往往可以稳住球队的阵脚,但在体能上却存在短板。李章洙来到长春亚泰后,下的第一剂猛药就是加强体能的训练。“其实,球员年龄大并不是坏事,大龄球员好好训练,态度认真,也可以打好比赛。年龄小的球员不好好训练,也打不好比赛。一支球队有很多年龄段的球员,老中青搭配,这是一个整体。”
执教长春亚泰首秀,李章洙给这支球队带来的变化是止住了前8轮场场有失球的窘境,说明他在防守上的改进收到了效果。“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防守,而是防守的思想需要改进。但足球一定是通过进球才能拿到3分的。前8轮,亚泰丢球太多,现在我们先要保证不丢球,然后再不断加强得分能力。”
场下的李章洙:我是韩国农民,是农民的儿子
采访过程中,李章洙喜欢用中国名言,也喜欢打比喻,更加难得的是,他还非常自嘲,总开玩笑说自己是韩国农民,是农民的儿子。场外的李章洙,不是铁帅,很有男人味儿,而他幽默的性格也让他在中国足坛攒下很好的人缘。不过,球迷还是想了解更多李章洙的故事。
“如果我不从事足球这一行,我做经济做生意,可能赚的比现在更多,但那是为了生活和吃饭。而做足球是我喜欢的职业,所以,我会一辈子做这行。”李章洙谈起了他对足球的执着。
从重庆到青岛,从北京到广州,从成都到长春,城市的变化对于李章洙的影响有多大,而在中国打拼的这些年,长春对他并不陌生,只是现在,这座城市成了他的主场。“2000年,我第一次来长春,那时是参加姜峰的婚礼。和15年前比,长春变化太大了,变越来越漂亮。对我来说,在哪里工作,与城市没有直接影响,我只考虑自己的工作环境。如果非要考虑城市,我觉得我应该回韩国首尔,家人都在身边,也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李章洙说。
说到姜峰,李章洙一直把他当成得力助手留在身边,无论是在青岛,还是在广州、成都,这些年,李章洙最信任的中国教练就是姜峰了。“1998年,我来到重庆,他当时球员,到现在,我们认识已经19年了。他人品很好,也是我最看重他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很长,彼此非常熟悉,就算我说朝语,他也能听得懂。这次回长春执教,最高兴是他的父母,毕竟父母最希望他在身边陪伴。”李章洙说。
在长春,有一个非常知心的长春籍助手,李章洙在生活上会很快融入长春,说到不到半个月的长春生活,李章洙说自己学会了几句东北话,“这个不难,我懂。比如说‘干什么’,在这里要说‘嘎哈’。对吧!”会汉语,又能融入当地生活,还愿意说中国名言警句,看来,李章洙在中国这十多年,是下功夫学习了中国文化的。“我从小到大在韩国学习,学会了很多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中国有5000年历史,韩国也历史悠久,我们有很多相似点,比如说,都用筷子吃饭。中国也有很多李姓的人,我也姓李,但我不是城市人,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住在地房。”(王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