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江苏肯帝亚俱乐部与江苏男篮新星衡艺丰之间的合同纠纷,成了国内篮坛的热点事件。由于衡艺丰迟迟未与肯帝亚俱乐部签合同,并错过了注册时间,不仅球员无缘本赛季CBA,俱乐部也因此蒙受了损失。
连日来,纠纷双方在社交平台上晒合同、打嘴仗,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指向了一个问题:CBA的职业化依然有坚硬的体制壁垒无法突破。
“子母合同”设卡,年轻球员转会成奢望
根据今年篮协公布的CBA青年队球员注册管理新政,由青年队升入CBA一线队的球员,可与母队签下一份“4+2”的合同,期满后成为自由球员。按照规定,球员必须为母队效力4年,剩下的2年由俱乐部决定是否与球员续约。
肯 帝亚俱乐部此前在微博上贴出的那份有衡艺丰签名的聘用合同中,在聘用期一栏中明确标注“始于2014年9月1日,终于2018年8月31日”,也就是篮协 新政中规定的4年基本合同期。在这份合同最下方,有衡艺丰本人的亲笔签名、手印,也有他在签名后标注的签约时间。
但衡艺丰本人并不认同这份“母合同”,他认为自己与肯帝亚俱乐部前身——南钢俱乐部的合同(一年一签的工作合同,俗称“子合同”)已经到期,同时对肯帝亚开出的薪资并不满意,因此不再与俱乐部签署工作合同。
在“母合同”的约束下,由江苏省队培养的年轻球员转会必须经过俱乐部和所属体育局的同意,否则无法转会。这一规定造成的现状就是,CBA球员自由市场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衡艺丰想要打破这样的规定,显然缺少政策支持。
盼自由身转会,明星球员祭出“非常手段”
尽管政策壁垒还没有被打破,但是“金钱大鳄”的出现,让一些位于金字塔尖的球员有了“流动”的可能。
过去多个赛季,一些CBA知名球员的转会招数可谓五花八门。比如当年北京队的巴特尔转会到新疆,是通过“自废武功”一年才获得自由转会的身份。他的做法也成为后来许多球员效仿的对象,唐正东、刘炜等人都曾表示要休赛一年再进行转会。
加盟上海男篮的张兆旭走的则是“留洋转内销”的路线。在姚明中方经纪人陆浩的帮助下,张兆旭进入了美国NCAA留洋,回到CBA后,他如愿加盟上海队,这种“非常规式”的转会也让张兆旭的母队山东队颇为无奈。
体制壁垒难破,市场化转会路还很长
衡艺丰的违约,对培养他多年的江苏队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正如肯帝亚俱乐部总经理史琳杰所言:“如果放任这样随意挖人,随意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对培养年轻球员的俱乐部和省队来说都是一种伤害,CBA俱乐部的人员流动也会进入一种无序。”
在很多人看来,如果衡艺丰选择用6年的青春换自由身,着实有些任性。其实,本赛季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辽宁队的郭艾伦。尽管外面的诱惑很多,但在辽宁队的努力和篮协的特殊照顾下,郭艾伦最终完成了在辽宁队的注册。
“郭艾伦毕竟是为国家队做出了贡献的,他的起点要高于衡艺丰。对衡艺丰来说,追求高薪可以理解,但球员职业生涯有限,没有几年可以随便挥霍,长时间不在CBA磨砺和锻炼,再好的天赋也会荒废。”一位江苏篮球界的老教练对记者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壁垒,才导致年轻球员屡屡与所属俱乐部发生纠纷,这也是CBA一直被外界诟病不职业的主要原因。基于历史原因和CBA 俱乐部发展的不均衡性,篮协的一些政策既要考虑到体制内的权益,又要保证职业化运作,最终的结果就成了如今“不伦不类”的职业化。CBA的球员转会距离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