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德兴上海报道
上海两支球队出战亚冠联赛资格赛,一胜一负,未能取得圆满结果。抛开胜负,单就这两场比赛本身而言,虽然上港队以三球取胜对手,但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含量不高,至少没能显现出冬季转会期期间如此大投入应该相匹配的效果来。申花队则更是令人失望。而且,不管是上港还是申花,两队在比赛中都暴露出了同样的技战术问题,即“中场失控”、“头重脚轻”。或许,两支沪上球队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将是整个中超在新赛季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没有中场,何以周旋?
无论是博阿斯还是波耶特,都是刚刚接手球队不久。也不论是奥斯卡、艾哈迈多夫,抑或是特维斯等,都是新加盟的天价外援,从足球自身规律而言,应该允许新教练、新外援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适应与磨合,毕竟亚冠联赛资格赛第三轮都是两队新赛季中的第一场比赛。但是,就足球这项运动本身而言,攻守平衡、三条线之间的保持、整体队形的体现,应该是一支优秀队伍最起码的要求。遗憾的是,不管是上港队还是申花队,在各自90分钟的比赛中,在整体技战术表现方面令人相当失望。
两支队伍尤其是上半时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就是“没有中场”。上港队在对阵素可泰队时采用的是433阵型,其中中场三人蔡慧康、艾哈迈多夫以及奥斯卡呈现“正三角”站位,即奥斯卡位置突前、蔡慧康与艾哈迈多夫相对靠后,一旦由守转攻时,艾哈迈多夫会及时前插。或许是因为后场全部都是中国球员的缘故,也或许是中国球员信心不足,在由守转攻时不敢大胆压上,特别是两个边后卫不敢大胆转换成为“边锋”。于是,上港队在上半时比赛中一直呈现“5-0-5”队形。加上素可泰队采用4141阵型,中场人数原本不占优势,但却因为整体队形保持较好,很容易地就将上港队三条线切割开来,并牢牢地掌控中场主动。因为中场占优势,所以不仅防守时很容易通过整体来瓦解上港队的单兵,即便是由守转攻打反击,也显得游刃有余,能够很轻松地在反击过程中通过中场。
上港队如此,申花队在与布里斯班队的比赛中也是一样。尽管开赛仅仅不到2分钟就丢球有意外成分,但申花队在4231阵型中,两名中场球员秦升与孙世林除了能够在防守中起到一些作用外,进攻中很难有组织。而布里斯班怒吼队则同样是4231阵型,在中场有效地加强拼抢与阻截,很容易地就将申花队的队形切割成为“6-0-4”队形。于是,申花队前场的几名外援能力再强,也很难对布里斯班队球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更何况前场几名外援中,马丁斯并不是那种抢点型中锋,而莫雷诺更合适的位置是在中路非边路,特维斯又不在状态。曹赟定虽然很努力,可完全与其他三人打不到一起。捏合不到一起、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身后又没有其他人前插、协助参与进攻,申花队无法追回比分也就很正常。
在上港队比赛结束后,主教练博阿斯称“下半时表现要比上半时好”,很重要一点就是上港队前场的几名球员适当回撤、给中场以有效的支持,这就使得球队能够有效地控制住中场,于是进攻的组织也就显得流畅了许多。同样,当波耶特用毛剑卿换下孙世林、踢到右边路,而莫雷诺重新回到中路,整个申花队的进攻与组织便显得流畅起来,一段时间里完全压制住了对手。
有改善总比没有变化强。但是,两队上半时之所以出现这种“前后明显脱节”的情况,除了技战术安排、人员选择方面的原因、教练员需要通过实战来逐步认识球员之外,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作为天价引进的这些外援,在比赛中并不像他们在欧洲联赛中踢球那样,而更像是中超俱乐部请来的“大爷”,很多时候,这些外援在场上就是站着、看着,前场不逼、不抢,即便是逼抢也仅仅是象征性的。而现代足球在防守中首先强调的就是中前场的紧逼与就地反抢。如果外援在中前场不逼抢,光指望着中国本土球员在中后场去全力拼抢防守,则根本就不可能踢出现代足球。于是,我们天价引进这些“大牌”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头重脚轻,不是足球!
不管是晋级的上港队还是被淘汰的申花队,在这两场资格赛中,暴露出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头重脚轻”。在锋线上,两家俱乐部不惜重金,引进的外援够大牌。但在后防线上,几乎完全依靠本土球员在进行防守,或大脚、或直接长球,踢不出像样的组织。
上港队之所以能够取胜,不得不说与对手太弱、尤其是对抗能力不强有关。而申花队落败,与布里斯班队对抗能力强有很大关系。不能说申花队的中前场外援能力不够,或许身价与名气不如上港队的胡尔克、埃尔克森、奥斯卡,但莫雷诺、马丁斯以及特维斯的三人能力绝对不亚于前面三人。可是,面对澳大利亚球会,个人完全发挥不了,因为不管上港还是申花,都是在“单打独斗”,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攻击群。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未来中超联赛中,各队受到外援人数的限制,恐怕都会在中前场堆积外援,靠外援攻城拔寨、安排中国本土球员在后场死守。这就好比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老甲A时代,前面堆三个外援,中国本土球员场上七人全力防守,拿下球之后将球传给老外就算完成任务,剩下的就看老外如何“耍”了。这样的踢法是现代足球的踢法?这就是我们所想要的足球?如果真是这样,引进那些世界级大牌、烧那么多钱的意义又何在?
足球场上最为盛行的还是“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所能够装下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足球作为一个整体,球队水平的高低也是取决于最薄弱的那个环节,而不是取决于球队有多少天价的球员。从引进外援的本意来说,是希望能够起到一个“补短”的作用与效果。但是,当不惜重金引来的外援无法与整个球队中的大多数相匹配时,外援恐怕也就失去了引进的本来意义。
而且,不管是上港还是申花,在首度亮相中都还没有安排U23球员出场。未来中超联赛中,受到政策的限制,必须启用U23球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队恐怕不会牺牲中前场天价引进的外援,而是会在中后场腾出一个位置来安排U23球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球队将进一步加剧“头重脚轻”的现象,失衡之后的足球也就很难成为人们心目中所希望看到的足球,整个中国足球的水平也不会因为这些天价外援的到来而有明显提升。
当然,或许这样说,会令人感觉到有些悲观。毕竟,整个2017年赛季才进行了两场比赛,更多的中超球队尚未正式亮相。但沪上两支球队已经给其他中超各队提了个醒,距离新赛季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如何在新赛季中避免出现“头重脚轻”、“中场失控”的情况?或许应该是下一步各队应该认真寻找对策并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更多好玩有趣的体坛爆料,就在体坛+官方微博:体坛加,体坛+官方微信公众号:体坛plus
更多精彩请关注体坛+APP